【原作】
(资料图)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
【宋代】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译文】
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注释】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赏析】
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时曾登城南楼览赏风光。后人于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复建一南楼纪念庾亮。山谷在崇宁元年(1102)寓居鄂州后即登斯楼,叹其制作之美,翌年六月再登,写下了这一组诗,本诗居四首之先。
起句即写登楼送目之所见,境界阔大,气象不凡。以"四顾"领起,具见豪迈气魄;"接"字下得贴切,描绘出山川相缪的壮丽景色;一个"光"字,则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接写"凭栏十里芰荷香",夜色中的十里风荷,给人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其视觉形象,而是其清香四溢,所以着一"香"字而境界全出。面对如此风物,仿佛人间的一切竞相争斗都不复存在,于是诗人唱出了"清风明月无人管"之句。"清风"近承"芰荷香",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之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明月"遥应"山光接水光",点明皓月朗照,山川生辉。大而言之,"清风明月"实指一切自然景物。"无人管",则是化用了东坡《前赤壁赋》最后一段的议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清风明月,非人所得而私,诗人此时物我两忘,逍遥自适。
最后一句便点明了这种感情。一个"凉"字概括了他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无论是视觉之"光",还是嗅觉之"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写出其摒弃尘虑之想。"清凉",佛家常用语,即摆脱一切憎爱之念而达到的无烦恼境界,如《大集经》云∶"有三昧,名曰清凉,能断离憎爱故。"又如《华严经·离世间品》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前面所写的景物都有清高脱俗的寓意,构成了一个使心境澄淡的"清凉世界"。一个"凉"字确是意味深长。山谷在这之前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谪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仅九日即罢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运的安排,结果是远贬宜州而死。尽管如此,他却力图在儒、道、佛的思想中寻求精神寄托,一方面洁身自好,即所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方面寄情山水,放舍身心,置生死荣辱于不顾。这就是他"清凉"心境的内涵。
清人冒春荣评李白七绝云;"七言绝句,以体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话,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气超远。太白有焉。"(《葚原诗说》)山谷此诗确有太白的遗响,写景清新淡雅,抒情含蓄蕴藉而颇有理致。此诗通体散行,一意直叙,如流水淙淙,直归于结句的"凉"字,而又妙在点到即止,留下了玩味想象的余地。诗句在散行中又参以当句相对,如首句之"山光"对"水光",第三句之"清风"对"明月",往复回环,摇曳生姿,增添了声情之美。
【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