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从全流程、全方位上下功夫,要重视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日前,在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于上海举办的“第十六届天然提取物创新与发展论坛暨天然成分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孟冬平如是表示。另有专家分析认为,总体来看,膳食补充剂市场已进入增速4%左右的“新常态”,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孟冬平指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合作环境和诸多挑战,天然健康产业依然焕发活力。“疫情暴发后,以天然植物为本源的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显著,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代表的健康产品原料市场应用空间越来越大。我国保健食品出口实现双增长,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孟冬平分析了近年来植物提取物进出口运行动态和国内外市场格局,特别是植物提取物在药品、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运动营养品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孟冬平强调,我国植物提取行业在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中仍存在诸多挑战。目前,本土企业多依赖原料出口和代加工,同质化严重,在高端原料、产品品牌力及技术研发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不少出口企业对目标市场规则、政策要求不清晰,对消费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渠道和品牌建设不完善。孟冬平提醒企业,要关注并重视不同国家之间的准入制度和监管要求,以创新性思维和国际化理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理事长、重庆骄王天然产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文介绍,2022年,全球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为1657.1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24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40%。“疫情3年,美国膳食补充剂市场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维生素仍是第一大品种,但份额有所下降,草药份额大幅提升,突破20%,已成为膳食补充剂中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其份额逐渐逼近第一大品类维生素。”张成文认为,从全球来看,在经历2020年14.5%、2021年7.5%的高速增长后,膳食补充剂市场总体已进入一个增长的“新常态”,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仍是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对美出口占总出口额的80%左右。”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秘书长李辉分析了我国2018-2022年植物提取物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并对主要的出口市场和热门品种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有所下滑,但随着绿色天然产品广受推崇,植物提取物在食品、化妆品、农业投入品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要关注市场、政策的最新动向,深入研究产品的功效、配方以及工艺,拓宽开发新领域,提升企业在存量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李辉建议。
此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兰韬博士针对植物提取物标准体系现状、重要标准研制和应用做了介绍。他表示,常用的植物提取物基本都有相应的产品标准,但大部分为团体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较少,基础类和质量控制规范类标准缺乏。“随着植物提取物种类的不断拓展,还需要大量标准加以支撑,高质量的团体标准可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兰韬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马百平研究员介绍了绞股蓝在国内外药品、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绞股蓝成分表征与质量研究的方法体系。他以福建产绞股蓝为例,详细介绍了其成分分析及质控、活性成分研究、活性及机制研究的相关进展及成果。他表示,绞股蓝具有资源丰富、易种植、皂苷含量高等特点,且已有研究证明了其安全性、有效性,可在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广泛应用。
陕西昂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引军介绍了多糖的来源、分类、相互关系、主要功效,我国主要的菌菇品种以及菌菇类提取物多糖的特征,并展示了乙醇分步沉淀法生产工艺和碱性酒石酸铜滴定法、苯酚硫酸法、蒽酮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多种多糖的检测方法。他表示,近年来对多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多糖作为调节免疫类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是从药用植物、菌菇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杨晓晶)
《中国食品报》(2023年07月10日06版)
(责编:杨晓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