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吴小飞
6月25日,江苏省太仓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健康太仓”公告称,对学医的太仓籍高中毕业生推出“政府资助”政策。不同于其他地方为了鼓励医学人才去基层执业而实施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太仓的现金支持政策面向的是本地户籍的高中毕业生,意在吸引医疗人才回流本地。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不常见。
“医学界”多方了解到,太仓的这一举措背后,有地方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更高水平就医需求的问题;有相较于其他苏州所属县级市,医疗水平垫底的尴尬;更有毗邻一线城市,医疗人才和患者被双重虹吸的长远忧虑……
【资料图】
奖励学医十余年
据“健康太仓”,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考取本科以上的医学院校,就有机会获得政府资助,享受资助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包括精神卫生)、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中医学。
在资助金额方面,本科学生可一次性获得人民币5万元;硕士研究生可一次性获得8万元,在太仓首次购房的也可选择10万元安家费,分5年支付,但资助资金和安家费只能二选一。博士生给予15万元安家费分5年支付。被差额事业单位录用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用人单位另外分别给予5万元、8万元、15万元配套资助资金。
不过,上述资助政策是有条件的。获得资助的学生必须完成学业,取得相应学历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须在毕业当年,以本科及以上学历参加太仓市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考,正式录用后须在两年内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太仓市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6年。
“现在的这个奖励政策是2021年推出的,因为考虑到现在医学生很少本科毕业就不读了,大部分人选择继续读研(硕士)和读博,分梯度的奖励政策,也是为了吸引更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回太仓就业。”太仓市卫健委了解情况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医学界”。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太仓市资助本地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并且回家乡执业的政策最早始于2010年,其间的奖励方案几经更迭和优化。“2015年之前,我们在学生求学期间,每年给予5000元补贴,但考虑到出现违约情况还要追款等问题,在2015年之后,就改为不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硕士),一律5万,等到学生考取医师从业资格证之后一次性支付。”
据太仓市政府官网,2015年的奖励对象仅有本科生,且按照报考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人数每年不超过15名,在本地的协议执业时间也仅有5年。到2019年,对外发布的奖励政策中,明确规定了违约责任,即录用后服务不满五年的要返还获得奖励金,每不满一年按政府专项奖励金总额20%比例还款。
10余年来上述奖励政策的落地效果如何?这位工作人员用“不稳定”来回应,他说,“因为每一届学生家长对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不一样,所以报考和履约效果也是不稳定的。”
在太仓当地重点高中执教20余年的一名老师告诉“医学界”,奖励学生报考医学院的政策,在毕业季时高三的老师都会向学生们宣讲,但是在其带过的十几界“尖子生”的毕业班中,目前尚无学生加入上述奖励项目。
这位老师分析,一方面医学的培养周期太长了,很多学生不愿意学医;另外太仓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高,学生选择专业不太会因为这些奖励而发生改变,不过他认为“可能对于家境不好,或者特别有志于学医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双重虹吸”
“太仓用现金奖励的方式吸引人才回流,或许起到的成效有限,但也是地方政府多渠道吸纳医疗人才的一种方式。”苏州九龙医院院长钱海鑫说,不只是太仓,整个苏州地区都面临人才被虹吸的情况。钱海鑫在退休前长期担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因为拥有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众多全国知名的大三甲医院,以绝对的医疗水平优势既吸引着周边地区的民众来就医,也吸引了众多医疗人才的涌入。
多位太仓人均表示,一般而言,只有小毛小病才在本地看,大病一般都去上海。他们眼里的“小毛小病”是指感冒、发烧、一般的细菌感染、常见慢性病初诊等,而一般需要“动刀子”的就属于“大病”,比如肺结节、产妇分娩甚至阑尾手术。
“很多普通病、常见病,我们这里完全有诊疗能力,但是老百姓不来,你怎么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某科主任医师李磊说,上海对患者的虹吸,也使得当地医生缺少充足的临床诊断经验来提升医疗水平,更加吸引不了高层次的医疗人才。
长三角多层次的一体化,也给异地就医打开方便之门。苏州毗邻上海,高铁路程最快不到半小时,普通车程大约一小时。苏州多个城区目前也实现了可直接接轨上海地铁。“太仓是苏州地区到上海最近的一个县级市,”钱海鑫说,所以受虹吸的影响也比较大。
在医保异地结算上,除了在大病治疗上的“长三角”一体化,早在2018年,上海市医保局还会同苏浙皖三省的医保部门,启动了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不管看大病还是小病,医保结算流程上在上海感觉跟在本地没什么区别。”太仓一名公务员说。
在经济条件上,太仓长期处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名单的前十名,费用不会成为太仓居民“退而求其次”的约束因素,反而会因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高,而倾向于选择更为优质的医疗资源。“医保报销异地差额比例,我们几乎都不关注。”太仓的一位律师说。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众多医院也在极力为外地就医患者提供便利。多位受访居民均提到,在上海就医,不论门诊还是手术,都非常顺利,“并没有需要等待很久的感觉,可能比在本地还方便快捷”。
患者上述感觉并不是错觉。钱海鑫表示,由于异地就医产生的治疗费不受DRG支付限制,异地就医的花销也往往更高,所以上海的医院更加欢迎外地的病人,为外地诊疗的患者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更快的门诊通道和更快的安排住院。
虹吸也给地方政府带来医保基金管理的压力。钱海鑫认为,除了一般患者流出带来的基金外流,异地就医支付不受DRG限制,使得患者异地就医可能用到更贵的药品、进口的耗材,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也意味着流出地更高的医保基金压力。
多渠道升级医疗水平
太仓医疗系统的相对弱势,也与其自身因素有关。“我们的医疗水平也是在苏州4个县级市中垫底的。”李磊说。
第三方研究机构艾力彼公布的2022年500强县级医院排名,同样属于苏州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排名第四,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排名第六,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排名第十三,而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排名第二十五,远远落后于其他苏州的其他县域医院。
目前太仓尚无可供诊疗的三甲医院,而昆山、常熟等地因人口和经济实力上的优势,早已设立三甲医院。李磊认为,虽然本地三甲与一线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人才吸引和居民就医选择上,有没有“三甲”这个头衔,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太仓当地没有三甲医院,更加不利于本地就医和人才吸纳。
李磊认为,没有三甲,不是因为地方没钱,而是因为人口不够。根据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太仓的常住人口为83.11万人。由于太仓至今未能突破人口百万大关,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不具备设立三甲医院的条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因为人才外流比较大”。
政府已经在多层面推进当地医疗条件的改善。太仓卫健委工作人员苏红英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为了提升太仓医疗水平,太仓大力推进与上海九院、十院合作洽谈,深化与上海儿童医院合作机制,构建跨地区联盟。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保所三家医疗机构也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共建。
在引进优质资源上,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在建的瑞金医院太仓分院。2021年,太仓市与上海瑞金医院协议共建瑞金医院太仓分院。据悉,医院按照大型三甲标准建立,规划投资40亿元,总占地约181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由瑞金医院提供垂直化管理。医院划于2024年12月交付,2025年投用。至2023年6月,该医院已经完成封顶。
在人才吸引上,除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考生政府资助”等项目,2022年,太仓还发布了《太仓市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下称《细则》),以优渥的条件,吸引医疗人才来太仓职业。
《细则》显示,太仓市计划在5年内引进不少于3名高层次柔性人才、1个特聘团队、5名特聘人才、5名青年博士、100名名校青年硕士,培育不少于1-2名领军人才、10名重点人才、30名青年拔尖人才。其中,特聘人才最高可获150万元安家补贴,特聘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资助,领军人才最高可获15万元一次性奖励。
“虽然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被大医院虹吸的局面,但是地方政府在医疗环境上的投入和重视是值得肯定的,总体来说,目标还是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就医条件。”钱海鑫说。
(应受访者要求,李磊为化名)
资料来源:
1.用改革和发展打造“健康太仓”_苏红英
2.江苏太仓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分析_江兴村
关键词: